弘扬伏羲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2024年伏羲文化论坛在天水举办

新天水
浏览量

新天水讯【记者王琴 马仓仓】6月20日,以“弘扬伏羲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2024年伏羲文化论坛在天水隆重举办。

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水市人民政府、甘肃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天水师范学院、天水市委宣传部承办,邀请来自海峡两岸、全国各地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追思缅怀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的创造精神,交流探讨伏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当代价值,主动讲好新时代伏羲画卦故事,为推动伏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理论和智慧力量。

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杨庆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洋溢,甘肃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成勇,原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津梁分别致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文东主持开幕式并致辞。

刘振奎在致辞中表示,天水师范学院的伏羲文化研究经过多年的积淀,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研究团队,科研成果丰硕,获批甘肃高校产业研究院伏羲文化产业研究院,与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建了“伏羲文化研究院”,在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天水市伏羲始祖文化建设中贡献了天水师范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杨庆中在致辞中指出,梳理中华文化根脉,探源中华文明基因,都要追溯到伏羲。我们应当以伏羲文化研究为桥梁,共同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出应有贡献。

李洋溢在致辞中指出,天水作为伏羲文化的源头,同样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伏羲论坛不仅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的盛会,更是拉近人文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让伏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王成勇在致辞中指出,伏羲文化已经成为天水和甘肃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需求,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赋予伏羲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推动其优秀文化基因融入当代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辨识度和时代感的文化品牌。

张津梁在致辞中指出,在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充分的探索余地和发展空间。以天水为中心的全国性伏羲文化发掘、研究、宣传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华始祖文化的传承赓续和弘扬光大,以及地方区域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王文东在致辞时表示,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天水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锚定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目标,以打造伏羲文化传承创新区为抓手,主动扛起研究阐释和宣传推介伏羲文化的大旗,持续推动伏羲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伏羲文化打造为城市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在力量,为进一步擦亮中华文明传播展示的“天水品牌”,奋力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了“天水力量”。衷心期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文化为媒、论坛为台,加大研究深度、阐释力度、合作密度,把伏羲文化弘扬好、发展好、应用好,让伏羲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活力,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不竭动力。

论坛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其成等与会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深入挖掘阐释伏羲文化所蕴含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意蕴,加快推出一批原创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转化为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周多明,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民宗委副主任马建东,甘肃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甘肃省民政厅原厅长、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田宝忠,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天水市周易学会会长安志宏,甘肃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晓琴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据悉,伏羲文化论坛从199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23届,成为梳理伏羲文化脉络、丰富伏羲文化理论、探讨伏羲文化发展、促进伏羲文化繁荣、传播伏羲文化品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论坛。已累计邀请到1800多位各界专家学者参会,征集优秀论文860余篇,形成了一批原创性、跨学科、高水平,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推动力的学术成果,为传承弘扬伏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智力支持。